贴吧
厌学
看贴
【案例点评】我该如何教育这个厌学的孩子?
(楼主)
找学校
2019-12-17 08:42:41
案例
学生宗xx在地理期末测试时,于考场上睡着了,被监考老师抓住。下面是他写的检讨:
小学刚开始我对学习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学着学着觉得没有意思了,所以我开始对学习不感兴趣。心想我以前掉下那么多,基础没打好怎么学?一段时间后我又想,我不学习干什么呢?我又能干什么?于是又接着学。初一学习各门功课开始还算认真,可不久就被好玩的本性击倒了。到了初二学习物理,觉得物理对我有所用,特别对小发明感兴趣(物理书上有关于小发明的内容),开始物理还能考个七八十分,物理老师也表扬了我,.但到后面开始有了一些较繁的算式,我又不想学了。其实我是会的,但太繁,一不高兴又放弃了。对于副科我一开始就没打算认真学,觉得学了又没有用,对未来找工作不起多大作用,中考又不算分,所以我放弃了。我不知(现在开始认真学)能不能赶上,要是能赶上我一定认真学,要是不能赶上,我也无能为力。
老师看了检讨,给他写了一封信(缩写)。
宗XX同学:你好!
看了你的“检讨”(应该称为给老师的信),我的心情比较复杂。
你能对老师说心里话,能如实地反映自己,这说明你对老师很信任,这让老师很感动。你敢于分析自己,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这也说明你很诚实,也很勇敢。尽管你不能管束自己,但你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些足以让老师为你感到很高兴。
老师对你还很惋惜,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我替你恍惜的就是,你正在迷失前进的方向。
你提出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学习的用处。你认为对你来说学习没有用处,所以你放弃了学习。你对学习的意义理解错了。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当科学家、当教师、当医生、做律师要学习,做农民、做工人、当木匠、当瓦匠也要学习。你仔细想一想,我们学习的哪一门功课对将来,对我们的生活没有用处?你不学语文你会写信吗?你不学数学你会算账吗?我们读书、看报,我们测量、计算,我们设计、制造,哪一样离得开我们的学习?所以学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不仅是为了升学,我们的学习是为将来的发展储备知识,一个人小时候储备的知识越多,将来就会生活得越好!就更能适应于这个社会,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也就会越大,别人也就越尊敬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不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点评
习惯性信息遗漏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个学生的“自白”,就会发现他对自己厌学的归因至少有以下几种:
1.没有兴趣。(觉得没有意思)这是非智力因素问题。
2.基础没打好,跟不上了。(我以前掉下那么多,基础没打好怎么学?)这里既有技术问题,又有信心问题。
3.贪玩。(初一学习各门功课开始还算认真,可不久就被好玩的本性击倒了)这是性格问题。
4.怕累,任性,嫌麻烦。(初二学习物理……开始……还能考个七八十分……但到后面开始有了一些较繁的算式,我又不想学了。其实我是会的,但太繁,一不高兴又放弃了。)这是性格问题,最突出的是意志问题。
5.觉得副科没用处,又不考试,不想学。(对于副科我一开始就没打算认真学,觉得学了又没有用,对未来找工作不起多大作用,中考又不算分,所以我放弃了。)这是认识问题。
6.现在缺乏信心。[我不知(现在开始认真学)能不能赶上,要是能赶上我一定认真学,要是不能赶上,我也无能为力。]这是情绪问题、认识问题和性格问题。
可见,这篇短短的“自白书”,信息量不小。所涉及的问题,有性格问题,有非智力因素问题,有认识问题,也有技术问题,还有智力问题(偏科?)。
可想而知,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的、尽可能全面的干预,这个学生才能真正进步。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这样一封内容丰富的短信到了教师的手里,经过教师的眼睛和大脑,竟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形,大量信息被莫名其妙地筛掉了,剩下的内容简化到了不能再简化的程度——你认为对你来说学习没有用处,所以你放弃了学习。(其实这个学生并没有说学习没有用处,他只说副科没有用处。)
至少六条原因,只剩下了一条。
然后教师就用这个结论指导自己的工作。
我们看教师的回信,主要内容就是给这个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知识就是力量)。教师的公式是:我让他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他就好好学习了。
哪有这样容易的事情?
教师就这样把一个很复杂的厌学问题删节成了一个简单的认知问题,然后用教师驾轻就熟的、最省事的办法来回应——进行说教。这些关于学习重要性的话,学生不知听多少遍了,有些学生甚至比老师还会说。
效果可想而知。
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许多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磨破了嘴皮子不管用了。恕我直言,这根本就是“开错了药方”。
为什么相当多的教师工作方法总是这样简单?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简化的,公式化的,模式化的,封闭的,多年如一日的。
你会看到,习惯了简单思维方法的教师会瞪着眼睛把有用的信息筛掉,正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我称这种现象为“习惯性信息遗漏”。
不解决这个问题,教一辈子书,也走不进学生的心灵。
回复贴子
置顶推荐
保定市莲池区第二职教中心有计算机专业吗?
0
潍坊市技师学院为您搭建成功舞台
0
燕京理工学院2023年单招招生简章
0
河北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原河北地质职工大学) 2023年单独考试招生简章
0
石家庄幼儿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设有哪些课程?
0
在石家庄北方汽修学校学习有什么就业保障?
0
河北高职单招二类考试内容及形式
0
邯郸哪里有好的平面设计培训学校?
0
2023年河北省高职单招考试报名流程
0
单招毕业后好找工作吗?
2
“低进高出 高进优出”——创元圆你大学梦
0
疫情期间怎么招生?看线上招生如何助力院校摆脱困境!
0
版块大类
公务员考试
单招
招生资讯
高考
中考
河北技校网..
山东职教网..
其他技校网..
院校动态贴吧
全民抗疫
商家贴吧
本站公告
唐山技校网..
陕西技校网..
唐山森泰教育
厌学
职业教育
美容化妆学校
河北省基础..
职业技能培训
网络招生直..
河南技校网
常用职业教..
职教问答
立即发表贴子
导航
我的
订单
微博
分享
发贴